第一节 职业、就业与失业
1、 职业即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术,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保证物质生活,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
2、 职业是一个人为了不断取得个人收入而从事的具有市场价值的活动。职业是指人们为了获得合理报酬而从事的社会劳动的类别。职业反映的是所从事不同的社会分工劳动
3、 职业的含义:一、职业与人类的需求相关,强调社会分工,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社会分工的产物。二、职业与其内在属性相关,强调利用专门知识和技能。三、职业与社会偷相关,强调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四、职业和个人生活息息相关,人们通过职业付出,获取生活所需并满足精神生活。
4、 职业的特点:一、社会性。(职业是人们所获得的社会角色,是社会大分工的体现)二、技术性。(从事职业劳动需要创新和技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从事任何职业都是有其独特的技能。)三、伦理性。(人需要一个适合于自己的职业,有了固定的职业,就能满足自身发展的各种需求)。四、连续性。
5、 我国的职业分类标准:职业是社会劳动分工发展的必然产物,职业分类以社会劳动分工为重要依据。按工作特点划分为九类:实务性职业、社会服务性职业、文教性职业、科研性职业、艺术创作性职业、计算及数学性职业、(自然界性职业)、户外性职业、管理性职业、一般服务性职业。
6、 实务性职业:是指以操作机器、使用工具和其他种类设备为特征的职业分类。
社会服务性职业:是指以帮助他人解决生活困难或实际生活问题为特征的职业分类。
管理性职业:是指运用影响力和说服力进行工作的职业。
7、 按职业人格特点划分: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
按社会产业结构划分:基本采用了三次产业分类法。一、第一产业:农业 二、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业)和建筑业。三、第三产业是除上述各业以外的其它产业。它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第二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第三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第四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按国家标准《职业分类和代码》分类:我国职业分类的总体结构分为大类、中类、小类和细类(职业)四个层次,依次体现由粗到细的职业类别。
8、 就业的基本含义: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9、 就业的形式: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的不同结合形式决定了就业的具体形式。依据不同的标准,就业形式有不同的划分:一、按城乡划分。二、按产业划分。三、按灵活和稳定程度划分。四、按劳动力利用的饱和程序划分。
10、失业的含义:失业是与就业相对立的状态。
失业意味着劳动者就业收入的丧失,工作经历与工作技能积累的中断。
失业现象分为六种,即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隐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
10、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就业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根本前提。
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促进就业,尽可能地消除失业,是当前市场经济国家的基本国策,也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基本目标和重要活动领域。
11、 劳动就业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一、劳动者必须在法律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并具有劳动能力,即具有健康的身体及一定的文化科学劳动技能。二、所从事的劳动必须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即在国民经济一定部门、一定职业岗位上进行劳动。三、是从事有报酬或有收入的劳动。
12、就业的实质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
13、就业对人生的意义:一、就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二、就业是个人才能获得发展的条件。三、就业是个人为社会发展作贡献的途径。
14、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力诸要素中居主体地位。
15、就个人因素而言,影响就业的因素是:一、个人素质的高低。二、市场就业观念。三、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四、掌握信息的速度和量及亲朋好友帮助的状况。
16、就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市场竞争力而言,影响就业的因素:一、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二、国民经济效益的高低:三、人口规模和人口及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四、人口政策和增长速度:五、人口及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六、社会保险政策立法及落实情况。
17、社会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是解决就业和再就业的根本问题。
第二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方针政策
第一节 就业形势和特点
18、我国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状况是什么?一、劳动力增长快 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使就业问题的暴露出来 三、经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的弹性减缓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增大,就业服务滞后 五、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着结构性就业难题 六、劳动力供求结构失衡。从长期来看,通过市场机制调节就业才是根本出路。
19、我省的就业形势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总量大,二是劳动力素质低。
20、劳动力资源是指16岁以上具有劳动力的人口。
21、就业形势的特点:1、总量性失业2、素质性失业3、区域分布性失业4、结构性失业5、垄断性失业6、信息性失业7、非市场性失业8、竞争性失业。
22、我国的就业方针是: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个人自主择业——“三结合”就业方针
23、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要鼓励劳动者自主择业。
24、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含义: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价值和竞争规律作用下,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和购买活动,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机制。
25、鼓励开辟就业门路,积极创造就业岗位: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2、鼓励发展个体、私营、外商投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扩大就业3、鼓励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结构调整4、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培训实现就业。
※26、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1、要树立国家利益为重,服从社会需要的就业观念2、要打破世俗偏见,树立多渠道就业观念3、要树立积极进取、竞争就业的观念4、要树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就业观念5、要树立不怕艰苦、勇于创业的就业观念6、要树立信息和时间的观念7、要树立终身受教育的观念(大题,若怎样实现快速就业,是其中一条,还可展开全面认识自己,正确定位,自我认识,根据气质、性格、能力、兴趣择业,择业前反思自己的优劣势,个性优势,性格弱点,经验或经历中的欠缺)
27、自我评价的原则:1、适度评价的原则2、全面性原则3、客观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
28、自我评价的基本途径和具体方法:一是自我比较,经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将某一方面素质与其他方面的素质比;二是自己与他人比较,三是自己与自己的行为结果比——预期与结果比;四是现实与社会期望比较。
29、求职者就业需要的基本素质是:一、文化知识素质。二、专业技能素质。三、职业心理素质。四、思想道德素质。五、身体素质。
30、文化知识素质是指人们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所达到的水平。身体素质是劳动者体格和精力的统称。
31、心理素质内涵广泛,它包括人的情绪、意志、性格、兴趣、气质、能力等。
32、良好的思想素质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正确的劳动态度等等。
第三章 人员素质测评
33、人员素质测评是对人的能力因素、个人风格因素和动力因素进行测量和评价。
34、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通常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比如观察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等。特殊能力是指在某些特殊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例如,音乐家需要具有乐感、把握旋律曲调的特殊能力。
35、行为风格是指人们在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特点。
36、动力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和价值观等。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行动的内在原因。
37、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一、人的心理素质具有差异性、相对稳定性和可测性。二、人员素质测评是客观的、间接的和相对的。三、科学的测评是基于统计规律之上的。
38、心理测验是对行为样本进行测量的系统程序。
39、心理测验的种类:一、认知测验与人格测验。二、个别测验与团体测验。三、速度测验与难度测验。四、纸笔测验与操作测验。五、最高行为测验与典型行为测验。六、构造性测验与投射性测验。七、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
40、面试的概念:面试是指在特定时间、地点所进行的,有着预先精心设计好的明确的目的和程序的谈话,通过测评者与被测评者双方面对面的观察、交谈等双向沟通的方式,了解被测评者的素质特征、能力状况以及求职动机等方面情况的一种人员甄选与测评技术。
41、面试的特点:一、面试以谈话和观察为主要工具在面试过程中,谈话是一项主要的工具。二、面试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三、面谈不同于交谈。与交谈相比,面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42、评价中心的特点:一、评价中心采取了多种测评的手段。二、评价是中心多采取一些动态的测评手段。三、评价中心所采取的测评手段很多是对真实情境的模拟。四、在评价中心技术所采用的情境性测验中,评价的主观性程度较高。
第四章 职业生涯规划
43、职业的特点:经济性,技术性,社会性,伦理性,连续性。
44、职业生涯是指以心理开发、生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伦理开发等的潜能开发为基础,以工作内容的确定和变化、工作业绩的评价、工资待遇、职称、职务的变化为标志,以满足需要为目标的工作经历和心理体验的过程。
45、职业生涯的特点:独特性、发展性、阶段性、终身性。
职业生涯分为五个阶段:探索期、建设期、职业中期、职业后期、衰退期。
46、影响人的职业发展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主观方面,如个体素质、个性心理特征、心理活动、个人能动性的发挥等等,二是来自客观方面,即社会环境、人际关系、机遇、机会等。
47、个体的特质:一、科学文化素质 二、身体素质 三、心理素质 四、道德品质。
48、除了个人素质之外,社会因素也是影响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1、经济发展2、信息资源3、机遇。
49、决策的过程具有下述特征:一、每种决策情境都有两种以上的选择可能,决策者必须从中选择其一。二、每一种可能带有若干后果,后果包括两方面:未来的可能性及对决策者的价值。三、每一次决策经常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因此都带有冒险性,但是否愿意冒险又与个人的心理特征有关。四、个人根据主要的可能性与价值之高低,综合判断以选择能得到最大收获的途径。
50、职业发展观是关于职业如何实现、匹配、发展的理论、观点和思想。站在职业发展观的角度上看,职业应分为内职业和外职业。
51、职业发展观的核心本质是内职业与外职业的合理有效匹配与结合,相互作用,达到双方的需要得到满足,彼此受益。
52、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一、长期性原则 二、挑战性原则,三、清晰性原则,四、可行性原则,五、适时性原则,六、适应性原则,七、持续性原则。
53、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一、明确自身的优势。二、发现自身不足。三、进行社会分析。四、明确选择方向。五、规划未来。
54、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自我评估,环境评估,理想职业目标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实施、评估与反馈六个步骤。
55、选择理想职业目标应遵循的原则:一、目标不是唯一的。二、目标要分层次、分阶段。三、近期目标要明确、可行。四、目标需要定时评价。
56、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预计划的变更等。
57、个人对职业选择的影响:性格,兴趣,能力
第五章 职业选择
58、职业选择是劳动者依照自己的职业期望和兴趣,凭借自身能力挑选职业,使自身素质与职业需求特征相符合的过程。
59、择业的意义:一、对劳动者个人的意义1、劳动者愿意干,兴趣浓,精力集中,耐久力强,可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可实现劳动者与职业的最佳匹配。3、往往正好符合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做起这个职业来,就会产生更大的兴趣。二、对企事业单位的意义1、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劳动者多出成果。2、可实现劳动者与职业的最佳匹配,使企业的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3、每个劳动者选择符合自己理想和愿望的职业,做起来就会产生更大的兴趣。
60、职业生涯发展分为四个依次出现、相互联系的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保持阶段和解脱阶段。
61、能力是一个人能否进入职业的先决条件,是能否胜任职业工作的主观条件。
62、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类。一般能力通常称为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等。
63、从能力差异的角度来看,在职业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注意能力类型与职业相吻合 二、注意一般能力与职业相吻合。三、注意特殊能力与职业相吻合。
64、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项专业活动的能力,也可称特长。如计算能力、音乐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事务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态知觉能力、手指灵活度与灵巧度等。
65、择业的原则:一、最大利益原则。二、个人服从组织需要的原则。三、人职最佳匹配的原则。四、只要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取得正当收入就是就业的原则。五、依靠市场就业的原则。六、边干边选择就业的原则。
第六章 求职就业准备
66、收集就业信息的途径:一、学校就业指导。二、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三、新闻媒体。四、电脑网络。五、学校老师。六、校友。七、家长、亲朋好友。八、同学。九、政府教育及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十、供需见面会及人才市场。11、系统内信息交流会。12、互联网。13、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14、主动上门寻找机会。15、毕业实习及社会实践。
67、失业的原因:1、自身素质偏低,技能较差。2、单位精简机构和冗员。3、产业转型、企业改制,职工必然也随之失业或下岗。4、单位效益差,自愿或非自愿失业或下岗。5、单位实行岗位竞争淘汰制,在竞争中遭淘汰。
68、端正择业观念:一、正确认识选择职业的重要意义:第一,正确选择职业是关系到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第二,职业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体为社会贡献的大小和社会进步速度。第三,选择一种适合的职业可能充分体现个体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第四,有利于发挥个人才能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
69、影响毕业生择业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有哪些:一是岗位因素,二是能力因素,三是愿望因素,四是信息因素,五是指导和帮助因素。
70、就业培训是职业培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失业或下岗人员进行职业指导,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培训的过程。
71、就业培训的主要内容:一、职业指导。二、职业技能培训。三、创业能力培训。四、就业见习培训。
72、就业培训的三种形式:一、实用性培训。二、转换性培训。三、储备性培训。四、能力培训。
73、自荐的种类:1、现场自荐2、书面自荐3、电话自荐4、广告自荐5、网络自荐6、间接自荐。
74、笔试的内容:1、知识面的测试2、心理测试3、智力测试4、技能测试。
75、创业意识,就是指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个体起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主要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份。
76、创业是一种以智力为核心,以创造性为特征,能够实现目标的具有较高综合性的能力。
77、就业还是创业,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一、利己和利他相结合的原则。二、成功和成才相结合的原则。三、开拓与拼搏相结合的原则。
78、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特征,他与人固有的气质、性格有密切的关系,反映着创业者的意志和情感,影响着创业的成就。
79、创业不良心理障碍包括人格障碍(依赖、自卑、畏缩)、情绪障碍(抑郁寡欢、过度焦虑)、行为障碍(急于求成,目标多变)
80、创业能力的培养:1、专业技能2、经营管理3、综合能力4、组织。5、协调6、指挥。7、规划。8、创新能力素质。
81、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1、经营管理能力的类型:经营能力,管理能力,精于用人,善于理财。
82、确定创业目标需要注意的问题:1、努力满足社会需要,2、能够促进社会进步。3、合理利用社会资源。4、充分考虑创业者的自身能力。5、创业的目标符合自身的兴趣。